当前位置:首页 > TAG信息列表 > 睡觉隔音耳塞哪个牌子好

睡觉隔音耳塞哪个牌子好

防噪音耳塞哪种好 防噪音耳塞推荐这五大品牌

乡村振兴,农机先行。10月26日~28日,2021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就要在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(黄岛区)与大家见面了。

2018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上展出的东方红lf1104-c无人驾驶拖拉机

“耕田不用牛,下地不动手”,用机械化将农民从繁重的劳作中解放出来,这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梦想。

农业机械展览会,就是一代又一代农机人追逐梦想的希望田野,也是对我国农业机械60余年发展历史的一次大阅兵。

在历届农业机械展览会上,拖拉机始终是耀眼的明星产品,尤其是2018农展会上的东方红lf1104-c无人驾驶拖拉机、2020农展会上的东方红lw3204无级变速轮式拖拉机,牢牢吸引住了全场观众的目光。

2020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上展出的东方红lw3204无级变速轮式拖拉机

那么,60多年来,为什么拖拉机始终是我国农田耕作的主力军?我国“耕田不用牛”的时代是如何开启的呢?中国古代在农业机械方面的发明有哪些成就呢?

中国最早发明了铁犁铧

东方红拖拉机1104价格(上世纪六七十年代)

我国自古重农,农业是中国人赖以生存的根本。

为了增加产量、减轻劳动强度、提高劳动生产率,自远古直到晚明,农业生产所使用的各种劳动工具,如整地机械、播种机械、中耕除草机械、灌溉机械、收获脱粒机械、加工机械与运输机械,均继续有所发明和发展。

古代农具

在历代文献上,对于这些农业机械,有时叫做“田器”,有时叫做“农器”,有时叫做“农具”。

很多古代农具,用今天的眼光来看,的确很简单。

比如耒(lěi),就是一根尖头木棍,在距尖端不远处加上一个短横木,使用时把尖头插入土壤,然后用脚踩横梁使木棍深入,将土翻出。

耜(sì),就是把耒的尖头改成了扁头,也就是在木把下端安装上一个平板形的木板,或使木板的尖端改为两条长板形,并使之具有薄刃,不但更容易入土,且使每一次翻掘的幅度较宽。

耒与耜

但是,若就机械的定义,这些工具无论简单到什么程度,当使用它做工的时候,都是一种机械。而且这些机械,按创始的年代说,往往早于其他国家几百甚至一两千年,对世界农业发展进程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。

比如犁,在古代中国各种农具中,是最有代表性的生产工具,它标志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时期。

据考古及出土实物,学界普遍认为,中国人大约自商代起,已使用耕牛拉犁,木身石铧。

古代牛耕图

在西周战国之间,中国就出现了铜犁铧。现代史学家陆懋德《中国发现之上古铜犁考》认为:“我国在铜器时代之内,确已使用铜犁耕地……至迟当在西周以下及战国以上。”

铜“犁铧”,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

铁犁,最早出现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,河北易县燕下都遗址和河南辉县都出土过战国时期的铁犁铧。

到了汉代,铁犁的发展不仅很普遍,而且水平更高、技术更完备,出现了犁铧和犁壁连接在一起的铁犁。

汉代铁犁铧

犁壁,又称犁镜,是安装在犁铧上方的凹拱形斜口金属部件,是犁在土层的翻土绞部件。耕作时,犁壁与犁铧之间有着良好的配合,可将犁起的土翻到一边,使土落成整齐的垄坎,而不致造成堵塞,还可以使耕开的土块自行挤压破碎,以减少犁体受到的阻力,这在农耕机械上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发明。

山东枣庄出土东汉画像石,汉代长辕犁复原图

到了唐代,中国铁犁又一次发生了大的变化,有了基本上定型了的畜力犁,即曲辕犁,并且有调节耕地深浅及耕地宽窄的设备,最主要的是发明了犁刀,可以省力过半,这在农业机械发明史上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事。

唐代曲辕犁,据《耒耜经》复原

不仅仅是犁,我国在很多农具的发明创造上,不但数量相当丰富,而且在时间上也多是比较早的。

比如,早在殷代帝乙以前,我国就开始了利用畜力耕田,已有三千二百多年的历史;在西汉晚年,就发明了水碓(duì),利用水流力量来自动舂米,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;在东汉初年,就发明了水排,利用水力鼓风以铸造农器,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;在宋末元初,就发明了风车,利用风力磨面,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;我国车的发明已有四千五百多年的历史,特别是三国时代发明的独轮小车,至今仍在农村广泛使用。

中国犁对欧洲农业革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

相对来说,任何农业种植活动都是离不开土地的。

如果想使庄稼长得好,在播种之前必须先把土壤加以适当的整理,使它的颗粒疏松,保持一定的水分,湿气易于流通,日光的热能容易传入。这样,在土壤中一定的矿物质和有机质才易于分解化合,才能被农作物所吸收以供其发育生长。

谷子

这种前期准备工作,就是我们常说的“耕地”。

在犁没有发明之前,西周时期的先人们用耒耜耕作,效率很低。《淮南子·主术训》记载:“一人跖耒而耕,不过十亩。”是说一个人踩着耒来耕地,最多能耕十亩地。

大禹手持耒耜图

到了战国时期,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,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生产能力显著提高。《汉书·食货志》记载:“一夫挟五口,治田百亩。”是说一个五口之家,可以种地百余亩。

由此可见,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工具,也是农业提高产量的一个基石。

在诸多农业机械中,整地机械无疑是非常重要的。它是农业生产的基础,没有它,后期阶段的各种农事活动就无法继续进行下去。

国家博物馆藏的北宋铁犁铧

所以说,犁耕的发明是农业史上的一件大事,它使个体经营农业终于成为现实,并对社会制度的更迭,以及人类文明进步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。

在古代欧洲,从青铜时代起,使用的犁基本上就没有怎样改变过。在借鉴中国犁之前,欧洲主要有两种犁,一种俗称爬犁,另一种俗称重犁。

爬犁不能深耕,重犁则非常笨重,常常需要6到8匹马牵引。由于没有犁壁装置,无法实现垄作,欧洲农民不得不进行轮耕,在几块土地上轮流耕作以恢复地力,农业生产率非常低下。

牛耕

带有犁壁的中国犁,在公元17世纪时由荷兰海员带回荷兰,又从荷兰传到英国、美国和法国。在其后的几十年间,西方人对这种犁进行了多次革新改进,最后产生了近代犁。

许多史学家认为,中国犁直接推动了欧洲的农业革命,而欧洲农业革命则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。

欧洲工业革命之后,随着工业蒸汽机的发明,西方人试图以动力型农业机械来代替几千年的人力和畜力进行耕作。

早期的拖拉机

1856年,法国人阿拉巴尔特发明了世界第一台蒸汽动力拖拉机。1889年,美国芝加哥的查达发动机公司发明了第一台汽油内燃机农用拖拉机。

到了上世纪40年代末,在北美、西欧和澳大利亚等地,拖拉机已取代了牲畜,成为农场的主要动力,此后,拖拉机又在世界各地得到的推广使用。

早期的拖拉机

拖拉机的诞生和不断发展,开启了人类耕作的新篇章。

东方红拖拉机开启了我国“耕田不用牛”的新时代

拖拉机进入中国最早是在清代末年,当时人们把这种舶来品形象地称之为“火犁”。

新中国成立后,百废待兴,百业待举。为尽快解决4亿人的吃饭问题,国家开始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。

反映拖拉机耕作的美术作品

当时的中央政府,在财力非常有限、资金严重匮乏的情况下,硬是咬紧牙关拿出4亿多元,从国外进口了2.8万台拖拉机,首先供给东北等地的国营农场使用。但是,这些拖拉机对中国80多万个村庄来说,简直是杯水车薪。

刚刚获得新生的亿万农民,连同刚刚获得解放的土地一起,热切渴望着中国人自己生产制造的拖拉机。

人力耕地

独立自主,自力更生,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,建立中国自己的农机工业,成为当时最为迫切的一件事情。

1955年2月,历经两年考察选址,我国第一个拖拉机制造厂定址洛阳涧河西部地区。

当年10月1日,奠基开工典礼隆重举行,洛阳各界7万多人参加了大会,当时洛阳的城市人口还不足10万。

第一拖拉机厂地盘车间正在装配第一台“东方红”拖拉机

为早日实现“耕地不用牛”的梦想,新中国的建设英才们,从四面八方云集洛阳。他们大多数连拖拉机啥样都没见过,可就是他们,靠着一腔燃烧的激情,硬是用4年时间艰苦奋斗,于1958年7月20日,把我国第一台大功率履带拖拉机,从一拖的厂门口开了出来。

这台拖拉机,一拖人给她起了一个非常响亮的名字,叫“东方红”。

1958年7月20日,中国第一代拖拉机——东方红54履带拖拉机开出厂门

1959年11月1日,新中国第一个拖拉机制造厂正式建成。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谭震林在典礼上宣布:“中国农民早已盼望‘耕田不用牛、点灯不用油’的伟大时代,开始到来了!”

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梁军驾驶的就是东方红

“挥铁锤,热汗流,我为祖国造铁牛。三山五岳抬头看,黄河长江喊加油。”上世纪五六十年代,人们把拖拉机称之为“铁牛”,还因为天津拖拉机制造厂生产的拖拉机,名字就叫“铁牛”。

以梁军驾驶东方红拖拉机为原型的第三套一元人民币

从1958年4月10日中国的第一辆中马力轮式拖拉机“铁牛”在天津拖拉机制造厂问世,60多年来,铁牛拖拉机和东方红拖拉机一样,始终是中国农田耕作的主力军。

天拖、一拖这两家“大厂”南北呼应各领风骚,一度成为中国拖拉机工业的“顶峰”。

天津拖拉机厂生产的“铁牛”拖拉机

天拖的“铁牛”牌拖拉机也是新中国农机行业的著名品牌,内销30个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,出口20余个国家和地区。

据曾任天津机械局局长的张华国回忆,那时的“铁牛”拖拉机是机械局最紧俏的产品,也是极受农村欢迎的产品。很多天津知青上山下乡,全国各地的村干部和大队公社,都纷纷找关系帮忙要买到铁牛55拖拉机。

美术作品《我爱公社大铁牛》

从上世纪50年代的东方红履带拖拉机,到上世纪80年代的东方红小四轮,再到本世纪初的东方红大轮拖,再到如今的东方红动力换挡拖拉机、无级变速拖拉机、无人智能拖拉机,短短60多年时间,随着中国农机工业的不断转型升级,中国也从一个连人民温饱都不能解决的落后农业国,变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,世界农机制造和农机使用的第一大国。这背后,正是无数农机人对“初心”的坚守和对“使命”的践行。(张文平)


cpu处理器之家 江津号

  • 关注微信关注微信

猜你喜欢

微信公众号